校史大事記-新竹清華時期

新竹清華時期 西南聯大時期 北京清華時期
1955年民國44年
  • 12月,行政院組設「清華大學研究院籌備委員會」,決定:
    1. 校址設於新竹市赤土崎。

      1956年梅貽琦校長(前左)視察新竹赤土崎預定校地 。

    2. 先設原子科學研究所,招收研究生。
    3. 開辦費及建築費請政府核撥,圖書儀器費由清華基金支付。
  • 12月,《清華學報》在台復刊。
1956年民國45年
  • 1月1日,本校於台北成立「國立清華大學研究院籌備處」,聘台灣師範大學理學院陳可忠院長(清華學校52級)為主任。
  • 3月,接收中國石油公司撥讓新竹市赤土崎土地及新竹縣政府贈送土地,並陸續收購民地,校地面積共78公頃。
  • 6月,新竹校區建築開始。
  • 7月1日,正式以「國立清華大學」為名運作。
  • 9月,招考原子科學研究所首屆研究生,錄取21人,假台灣大學上課。

    1956年第一屆原科所研究生,與梅貽琦校長(第一排中)合影,實際報到15人,畢業人數10人。

1957年民國46年
  • 8月,首批建築完成,包括辦公樓(1989年拆除改建綜合化學館)及教職員宿舍。

    1956年新竹校區辦公室大樓雛型,1957年完工。

  • 9月,原子科學研究所正式遷新竹校區辦公上課。
1958年民國47年
  • 5月25日,物理館落成(1990年拆除改建綜合化工館)。反應器實驗館建築工程動土。

    1958年5月25日物理館落成,梅貽琦校長(左二)與陳誠(左三)等人於物理館內參觀。

  • 7月,首屆學生畢業,原子科學研究所10人,頒授理學碩士學位。
1959年民國48年
  • 春,范氏加速器於物理館安裝完成。

    1956年梅貽琦校長向美國訂購范氏加速器,功用在於利用更高的電壓來加速粒子。

1960年民國49年
  • 10月,核子工程館(1994年拆除改建動機工工館)、反應器實驗館、同位素館完工。

    早期的核工館(拍攝年代不詳)。

1961年民國50年
  • 4月13日,水池式反應器(原子爐)裝置完成,臨界試車順利(12月2日於台北舉行落成典禮)。

    1961年核子反應器啟用,郵政總局發行的「原子爐落成」紀念郵票。

  • 12月5日,校友舉行茶會慶祝梅貽琦校長掌校三十年。
1962年民國51年
  • 4月29日,《清華校友通訊》在台復刊,首卷為新一期校慶專刊。
  • 5月19日,梅貽琦校長逝世,陳可忠教務長代理校長。
  • 7月,科學儀器館完工。

    早期的科儀館(拍攝年代不詳)。

  • 11月18日,梅故校長安葬於梅園。

    梅園平面圖,由校友張昌華建築師設計與施作。

1963年民國52年
  • 大餐廳(1983年改為全國首創校內攤位式餐飲,後更名為小吃部)完工。
  • 2月,數學研究所開始招生,第一屆研究生3月入學。第二屆秋季入學。
  • 5月,反應器實驗館命名為「梅貽琦紀念館」。

    1963年「梅貽琦紀念館」揭牌。

1964年民國53年
  • 8月,恢復大學部,設核子工程學系及數學系。

    1964年核工系課表。

1965年民國54年
  • 1月,陳可忠教授真除校長。
  • 7月,國家長期科學發展委員會(國科會之前身)設立五科學研究中心(1988年更名「推動研究中心」),其中物理研究中心由本校主辦,數學研究中心由本校協辦。
  • 8月,大學部增設物理學系。
  • 12月11日,百齡堂落成。

    百齡堂(拍攝年代不詳)。

1966年民國55年
  • 8月,物理學研究所碩士班成立,大學部增設化學系。
  • 11月,數學館落成(其後增建數學二館、三館,均於1991年拆除改建資訊電機館)。

    數學館(攝於1966年)。

1967年民國56年
  • 2月,化學館落成(1996年整建為研發大樓)。
  • 5月19日,校友捐建於台北市之月涵堂落成(1985年8月擴建完成)。

    月涵堂(拍攝年代不詳)。

  • 8月,物理研究所增設博士班,11月入學。
1968年民國57年
  • 3月,圖書館(紅樓)落成。物理二館完工。

    紅樓時期的圖書館(拍攝年代不詳)。

  • 6月,首屆大學部畢業生畢業,核工系35人,數學系22人。
  • 8月,化學研究所碩士班成立。
  • 10月,游泳池落成(長20公尺,寬17公尺,1989年拆除改建新體育館)。
1969年民國58年
  • 2月24日,物理研究中心啟用IBM-1130計算機。
  • 3月8日,與交通大學聯合舉辦之首屆「梅竹錦標賽」開幕。

    首屆梅竹賽開幕,於交大博愛校區圖書館二樓,由兩校總教官主持開幕典禮。

  • 7月4日,陳可忠校長退休,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閻振興主任委員(土木系43級)繼任。
1970年民國59年
  • 原子科學研究所停止招生(1975年恢復招生)。
  • 8月,原子核工程研究所碩士班成立,數學系增設應用數學組。
  • 8月10日,首位博士班畢業生:物理研究所石育民口試通過,亦為全台各大學畢業之首位理科博士。

    1967年《雙週刊》新12期刊載〈石育民老師訪問記〉。

  • 9月1日,閻振興校長調掌台灣大學,美國普渡大學徐賢修教授(算學系35級)繼任。
1971年民國60年
  • 3月,體育館完工(1993年更名為羽球館) 。

    體育館(出自化學系1973級同學錄)。

1972年民國61年
  • 8月,成立工業化學系、材料科學工程學系、動力機械工程學系等三個學系,同時增設應用數學研究所、應用物理研究所、應用化學研究所、工業化學研究所、材料科學工程研究所、動力機械工程研究所等六個碩士班。

    1975級應用化學研究所畢業生留影。

1973年民國62年
  • 4月,工程館完工。
  • 4月29日,大禮堂啟用。

    1970年大禮堂設計圖。

  • 6月18日,徐賢修校長任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仍兼本校校長。
  • 8月,系所之上設理、工、原子科學三個學院,聘物理系沈君山教授為理學院院長,11月聘原科所馮彥雄教授為原子科學院院長,1974年2月聘工化系毛高文教授為工學院院長。
  • 12月,以清華校友為主體籌組之財團法人自強工業技術服務社,奉經濟部核准設立。
1974年民國63年
  • 1月,委任漢寶德先生設計之校園長期發展規劃及全校等高線圖完成印就。
  • 4月,分子生物館完工。
  • 4月28日,美國阿岡國家實驗室借贈本校阿岡諾反應器,由原子科學研究所裝置完成,原子能委員會錢思亮主任委員主持啟鑰運轉。
  • 7月,開設暑期教師進修班(後通稱四十學分班,分數學、物理、化學三組招生,1992年增設歷史組,四十學分班至2001年暑期結束)。
  • 8月,理學院增設化學研究所博士班、分子生物研究所碩士班;工學院增設工業工程學系。
  • 10月15日,工化系毛高文教授主持研發之「清華一號電動車」自新竹順利行駛至台北金華街辦事處。

    「清華一號電動車」。

1975年民國64年
  • 9月1日,徐賢修校長請辭,台灣大學化工系張明哲教授(化工系35級)繼任。
  • 11月19日,核工系曾德霖教授主持,本校自製移動教學反應器,於本日順利臨界。

    移動教學反應器。

1976年民國65年
  • 8月,成立電子計算機中心,工學院增設電機電力工程學系。

    電子計算機中心一景(拍攝年代不詳)。

1977年民國66年
  • 8月,理學院增設計算機管理決策研究所碩士班,工學院增設電機電力工程研究所碩士班,原子科學院增設輻射生物研究所碩士班。

    1976年增設計算機管理決策研究所碩士班、電機電力工程研究所碩士班、輻射生物研究所碩士班之公文。

1978年民國67年
  • 8月,工學院增設高分子研究所。

    早期高分子研究所成員合影。

  • 9月,工程二館完工。
1979年民國68年
  • 7月,工程三館完工(電機系所使用)。

    工程三館(拍攝年代不詳)。

  • 8月,工業化學研究所成立博士班,「電機電力工程學系(研究所)」更名「電機工程學系(研究所)」。
1980年民國69年
  • 1月,計算機中心啟用CYBER-172計算機。
  • 6月,輻射生物館完工。

    輻生館(拍攝年代不詳)。

  • 7月,國科會新竹貴重分析儀器使用中心於本校成立(1999年7月更名本校貴重儀器使用中心)。
  • 8月,工學院增設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班,理學院增設中國語文學系。「工業化學系(研究所)」更名「化學工程學系(研究所)」。
1981年民國70年
  • 4月,綜合大樓落成(含行政單位、講堂等)。

    綜合大樓(新行政大樓,拍攝年代不詳)。

  • 5月,特殊合金鋼工廠完工。
  • 8月1日,張明哲校長出任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台灣工業技術學院毛高文院長繼任。
  • 8月,增設動力機械工程研究所博士班、材料科學工程研究所博士班、原子核工程研究所博士班,核子工程學系招收雙班。
  • 10月,長期發展委員會成立(1990年2月更名校務發展委員會)。
  • 12月,原子科學研究中心大樓完工。
1982年民國71年
  • 8月,理學院增設外國語文學系,數學研究所增設博士班。
  • 9月,教師傑出教學及研究獎設置辦法通過實施。
  • 9月,長期發展委員會制定本校第一期五年校務發展計畫。

    1982年五年發展計劃書。

  • 11月,水木餐廳完工(1983年1月29日正式開張)。
1983年民國72年
  • 3月,成立「校務行政業務電腦化小組」(1987年6月開發完成校務資訊系統)。
  • 8月,成立研究發展委員會。計算機管理決策研究所及電機工程研究所增設博士班,應用物理研究所併入物理研究所,應用化學研究所併入化學研究所。

    1986年研究發展委員會,印製之〈國立清華大學研究發展重點〉。

  • 8月,與中山科學研究院合作成立自強科學研究中心。
1984年民國73年
  • 4月,工程四館第一期工程完工。

    工程四館(拍攝年代不詳)。

  • 8月,增設人文社會學院,聘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李亦園所長為院長,下設中國語文學系、外國語文學系、新增設之經濟學系及共同學科。分子生物研究所增設博士班。高分子研究所併入化學工程研究所。原子科學技術發展中心、材料科學中心及科學儀器中心正式成立。
1985年民國74年
  • 4月,梅谷開發完成。

    運用新建工程的廢土,於梅谷築堤形成相思湖,並於1984年完成梅谷周邊建設。

  • 5月,第二綜合大樓完工(含圖書館、計算機中心、國際會議廳等)。
  • 6月,核能科技一館完工。
  • 8月,人文社會學院增設歷史研究所碩士班、工業工程研究所增設博士班。「分子生物研究所」更名「生命科學研究所」,「原子核工程研究所」更名「核子工程研究所」。體育學科成立,隸屬人文社會學院。
  • 8月,工程四館第二期工程完工。
  • 9月,人文社會學院遷入舊圖書館(紅樓)。計算機中心啟用CYBER 180/840主機。
1986年民國75年
  • 6月,生物工程研究中心成立。
  • 6月,首次提前一年修完學士學位學生3人(物理系王孟源720342、物理系鍾葳720345、電機系徐永珍720927)畢業。
  • 8月,人文社會學院增設語言學研究所碩士班,應用數學研究所增設博士班。電機工程學系及動力機械工程學系招收雙班。
  • 9月,雙學位制開始實施。第一位獲雙學位學生(化工系馬衛華720613,雙學位電機系)1988年6月畢業。
  • 11月,生命科學館完工。

    生命科學館(拍攝年代不詳)。

1987年民國76年
  • 2月17日,開始實施學生勞作服務制度。
  • 7月,與榮民總醫院合辦之「榮清合作研究計畫」開始執行(1999年7月陽明大學加入,更名為「榮清陽合作研究計畫」)
  • 8月1日,毛高文校長調任教育部長,化學系劉兆玄教授繼任。
  • 8月,人文社會學院增設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班,原子科學研究所增設博士班。

    第一屆社人所棒球隊。

1988年民國77年
 
  • 3月24日,《國立清華大學簡訊》創刊(2001年1月1日起停刊,改以「清華資訊網」取代,2006年3月13日復刊)。
  • 3月,學術研究專案贊助計畫,首屆八位教授受獎。每人三年內最多可補助三百萬元。
  • 5月,藝術中心成立。
  • 5月,第一屆「月涵文學獎」由中語系、外語系、寫作協會及《雙週刊》聯合舉辦。

    1988年第一屆月涵文學獎專刊。

  • 8月,人文社會學院增設經濟學研究所碩士班,理學院增設統計研究所(後更名「統計學研究所」)碩士班。「計算機管理決策研究所」更名「資訊科學研究所」。
  • 9月,綜合三館完工(理學院、數學系、應數所、統計所等單位使用)。
  • 10月,綜合物理館完工。
  • 12月,舉辦首屆英文能力鑑定考試。
1989年民國78年
  • 4月,配合新大學法擬訂本校新組織規程,經校務會議討論通過,可付諸實施者先試行(新大學法1994年1月公布)。

    沈君山校長修訂組織規程手稿。

  • 6月,畢業典禮改夜間舉行。
  • 8月,人文社會學院增設文學研究所碩士班,統計學研究所增設博士班,輻射生物研究所增設博士班。
  • 12月,梅貽琦校長百年冥誕紀念會於梅園舉行,校友會舉辦多項紀念活動。
1990年民國79年
  • 2月,校務會議下常設之校務發展委員會,校務監督委員會及仲裁委員會正式成立。
  • 3月,「大學部成績優異學生甄試直升研究所碩士班」開始辦理。
  • 7月,生科所楊振忠教授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 7月,開發整合型圖書館自動化系統。
  • 8月,理學院增設資訊科學系,語言學研究所增設博士班。
  • 8月,各教研行政單位光纖網路系統架設完成,可經由台灣學術網路(TANET)及全球網際網路(Internet)與國內外學術機構互通資訊。
  • 12月3日,人文社會館落成典禮。

    1990年人社院落成典禮。

1991年民國80年
  • 4月,80年校慶,邀請陳省身(數學所34級)、楊振寧(物理所44級)、李政道(物理系)、李遠哲(原科所61級)四位傑出校友共同主持座談會,並分別發表學術演講。

    1991年傑出校友座談會。

  • 5月9日,調查局因獨台會事件,未知會學校逕入本校學生宿舍拘捕學生,引發全國520學運。

    獨台會事件引發之抗議遊行。

  • 7月,風雲樓餐廳完工。
  • 8月,理學院增設生物醫學研究所碩士班及生命科學系。
1992年民國81年
  • 3月,教務會議通過彈性學程辦法,修畢發給學程證明。
  • 5月,「共同學科」更名「通識教育中心」。
  • 7月,生命科學院成立,聘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生物化學系黃秉乾教授為院長,由生命科學系、生命科學研究所及生物醫學研究所組成。

    1987年籌備生科院成立之諮詢委員。(圖為第三次籌備委員會)

  • 8月,原子科學院增設原子科學系。
1993年民國82年
  • 2月,室內溫水游泳池完工(長50公尺,寬21公尺)。
  • 2月8日,阿岡諾反應器除役(3月29日完成)。

    1993年阿岡諾反應器除役─管路拆除。

  • 3月,學生活動中心完工。
  • 3月5日,劉兆玄校長就任交通部長,李家同教務長代理校長。
  • 5月,綜合化學館、綜合化工館完工。
  • 6月,校長遴選委員會組成,校長首次由官派改為遴選產生。
  • 7月,資訊電機館完工。
  • 9月,核能教學館完工。
  • 11月,財團法人清華文教基金會經教育部核准設立。
1994年民國83年
  • 1月3日,新大學法修正公布。
  • 1月28日,首任遴選校長─物理系沈君山教授就任。
  • 8月,工學院增設工程管理研究所碩士班,人文社會學院增設哲學研究所碩士班,文學研究所增設博士班。
  • 8月,大學法中教師增設「助理教授」一級,本學期開始聘任助理教授。
  • 9月9日,北京清華大學王大中校長來訪,並邀請沈君山校長率團訪問北京清華。

    1994年沈君山校長與北京清華王大中校長,首次在台北會面。

  • 11月29日,「訓導處」更名為「學生事務處」,簡稱「學務處」。
  • 11月,生命科學二館完工。
1995年民國84年
  • 7月1日,開始實施校務基金制度,經費之運用較具彈性,但學校亦須自籌經費。
  • 8月,依新大學法精神,系所名稱相同者,採行系所合一架構,研究所倂入學系。工程管理研究所倂入工業工程學系,生物醫學研究 所增設博士班後倂入生命科學系;「核子工程學系」更名「核子工程與工程物理系」,「中國語文學系」更名「中國文學系」;文學研究所博士班併入中國文學系, 文學研究所碩士班分倂入中文、外語系,數學研究所、應用數學所至1996年才併入數學系。
  • 8月,開辦中等學校教育學程(教育學程中心於1996年11月校務會議通過成立,隸屬共同教育委員會)。
  • 8月30日,本校學生訪問團(葉銘泉總務長領隊)至北京清華大學參訪,兩岸清華大學交流伊始。

    1995年兩岸學生交流訪問,攝於北京清華。

  • 共同教育委員會成立(1994年11月校務會議通過組織章程條文修訂),下設通識教育中心、體育室、軍訓室及藝術中心。
  • 12月10日,沈君山校長率團訪問北京清華大學,12日簽訂「海峽兩岸清華大學交流合作備忘錄」。
1996年民國85年
  • 1月,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The Association of East Asia Research Universities,AEARU )成立,本校及北京清華大學均為創始會員。

    1996年1月清華與東亞九所大學,共同籌組「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

  • 4月,教育部同意核備本校新組織規程。
  • 5月5日,由原化學館及工程二館整建而成之研發大樓正式啟用。
  • 6月4日,校園景觀環境審議委員會成立。
  • 6月21日,首次頒贈名譽博士,授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楊振寧教授名譽理學博士。
  • 6月,1992年初開始徵購之新校地(人社院至寶山路間,共16.75公頃),並開始地上物處理。
  • 8月,工學院增設電子工程研究所碩士班及博士班,歷史研究所增設博士班,社會人類所增設人類學組博士班。
  • 9月,中華民國國立清華大學校友會成立,推選李遠哲校友(原科所61級)為第一屆理事長。
1997年民國86年
  • 4月,校務會議通過新校長任期由三年改為四年。
  • 8月1日,本校與交通大學合作之國家理論科學研究中心在本校設立。

    2007年國家理論科學研究中心成立十週年慶。

  • 8月,「核子工程與工程物理學系」(1995年,核工系更名為核子工程與工程物理學系)更名「工程與系統科學系」,「資訊科學系」更名「資訊工程學系」。材料科學工程學系及資訊工程學系學士班招收雙班。生命科學院增設生物技術研究所碩士班,經濟學系增設計量財務組。
  • 9月,成立「學生宿舍管理委員會」,學生宿舍管理由學生負重要權責。
  • 11月4日,沈君山校長任滿屆退,陳信雄教務長代理校長。
  • 11月,動機工工館完工。應為1998年4月完工(見清華大學簡訊第356期、校園建築物調查清冊)。
  • 12月,生命科學院院長張子文校友(化學所72級)捐贈美國Tanox公司股票五萬股,為生科院圖書館裝修經費。
1998年民國87年
  • 2月1日,電機資訊學院成立,聘資工所陳文村教授為院長,由電機工程學系、資訊工程學系及電子工程研究所組成。

    1997年申請成立電資院公文(草稿)。

  • 2月4日,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劉炯朗助理副校長繼任本校校長。
  • 8月,輻射生物研究所倂入生命科學系。「工業工程學系」更名「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社會人類研究所分設為社會學研究所(碩士班)及人類學研究所(碩士班及博士班)。
  • 9月1日,創新育成中心設立。
1999年民國88年
  • 3月1日,全面禁止機車入校。
  • 8月,電機資訊學院增設通訊工程研究所碩士班及博士班。開辦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EMBA)。
  • 10月,「研究發展委員會」更名「研究發展處」。
  • 11月2日,校務會議通過劉炯朗校長提名物理系陳信雄教授為副校長。
  • 12月,首次全校教學及研究單位評鑑開始(進行約半年)。本校《教師倫理守則》編輯完成。

    1999年核定之〈國立清華大學教師倫理守則〉。

2000年民國89年
  • 1月,大學學術追求卓越發展計畫本校獲教育部/國科會補助四年六億八千萬元。
  • 2月,首屆傑出校友遴選,許明德(核工系68級)、孔祥重(數學系68級)、黃洲杰(電機系66級)、吳子倩(材料系78 級)四位校友獲選。獲頒本校名譽博士學位之校友楊振寧(物理所44級)、李政道(物理系)、李遠哲(原科所61級)、陳省身(數學所34級)、俞國華(政 治系34級)等五位亦為第一屆傑出校友。
  • 8月,成立計量財務金融學系、科技管理研究所及科技法律研究所,並設科技管理學院籌備處。經濟學系學士班招收雙班,計量財務組併入計量財務金融學系。開辦國民小學教育學程。
  • 8月25日,台灣積體電路公司捐贈一億五千萬元興建大樓,命名「科技管理學院—台積館」。

    2000年台灣積體電路公司,捐款興建台積館(科技管理學院)。

  • 10月5日,科技管理學院獲教育部核准成立,聘王國明教授為院長。
2001年民國90年
  • 1月4日,台達電子工業公司董事鄭崇華先生捐贈台達公司股票一百萬股,在本校設立「孫運璿科技講座」。

    《孫運璿科技講座合輯》。

  • 2月,加強推動兩岸學術合作:與北京清華簽訂多項合作合約;與北大、復旦、蘇州、蘭州大學合辦「莙政學者」交換學生計畫。
  • 4月22日,創校90週年暨在台建校45週年校慶,北京清華王大中校長、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校友等來校慶祝。29日,劉炯朗校長率團赴北京清華參加校慶活動。
  • 8月,成立天文研究所碩士班、資訊系統與應用研究所碩士班。
  • 11月,獲教育部補助「大學學術追求卓越發展計畫第二梯次」,經費四億六千萬元。
  • 12月10日,旺宏公司董事長胡定華及總經理吳敏求代表旺宏電子公司捐贈三億元,協助本校興建學習資源中心。
2002年民國91年
  • 2月4日,劉炯朗校長任滿退休,由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天文講座徐遐生教授繼任。

    2002年劉炯朗校長退休前,師生為其舉辦「再見阿朗」歡送會。

  • 8月,成立微機電系統工程研究所碩博士班、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班、人文社會學系。生命科學院系所架構調整為生命科學系、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碩博士班、分子醫學研究所碩博士班、生物資訊與結構生物研究所碩博士班、生物科技研究所碩博士班。
  • 9月,獲教育部評選為國內七所重點研究型大學之一,獲得三億多元重點補助。
2003年民國92年
  • 8月,資訊工程學系學士班新增第三班,物理學系學士班增設光電物理組,成立光電工程研究所碩、博士班,及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2003年工工系在職專班修業辦法。

2004年民國93年
  • 8月,成立經濟學系博士班及社會學研究所博士班。

    2004年設立經濟系博士班計畫書。

  • 9月,學生人數首度超過萬人,計10,265人。
2005年民國94年
  • 1月,成立校園規劃室。
  • 7月,「國立清華大學宜蘭園區」奉教育部核定設立, 8月1日成立籌備處。

    2000年宜蘭縣長劉守成(右)至清華大學,與劉炯朗校長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2005年「國立清華大學宜蘭園區」案核準設立。

  • 8月,新增資訊系統與應用研究所博士班、科技管理研究所博士班、工學院產業研發光電科技碩士專班;經濟學系由人文社會學院改隸科技管理學院。
2006年民國95年
  • 2月1日,徐遐生校長卸任,由資工所陳文村教授(核工系70級)繼任。
  • 4月,本校獲教育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五年五百億計畫)」補助,前二年(2006-2007)各新台幣十億元。
  • 6月,「材料科學中心」與「奈米微系統中心」合併為「奈微與材料科技中心」。
  • 6月,校務會議通過「國立清華大學教師學術卓越獎勵辦法」及「國立清華大學講座及特聘教授設置辦法」。
  • 8月,依本校「教師學術卓越獎勵辦法」開始實施彈性薪資制度。

    2006年通過之教師學術卓越獎勵辦法。

  • 8月,「原子科學系」更名為「生醫工程與環境科學系」,成立台灣研究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理學院學士學位學程、科技管理學院學士學位學程;「秘書室」更名「秘書處」。
2007年民國96年
  • 1月,發行英文季刊“News Letter”。

    “News Letter”創刊號。

  • 3月,辦理第一屆「傑出產學合作獎」選拔。
  • 5月,宜蘭園區22公頃,納入清華校地。
  • 5月,聘請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教授為清華榮譽特聘講座。
  • 7月,成立「國立清華大學生物醫學研發中心」。
  • 8月,成立「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研究中心」。
  • 8月,「微機電系統工程研究所」更名為「奈米工程與微系統研究所」;成立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碩士班、國際專業管理碩士班、工學院學士班、人文社會學院學士學位學程;增設計量財務金融學系碩士班、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2008年民國97年
  • 1月24日,本校與交通、陽明、中央大學四校共組之「台灣聯合大學系統」(簡稱「台聯大」,2003年10月8日起試辦),經教育部核准成立。
  • 2月1日,正式成立「清華學院」,任命李家維教授為院長,唐傳義教授為執行長。

    2008年清華學院成立記者會。

  • 2月5日,本校獲得教育部「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第二梯次(2008-2010)每年十二億元經費補助,審議結果較第一梯次(2006-2007)每年十億元補助增加二億元,是所有獲補助學校中,增加額度及幅度最高者。
  • 4月18日,科技管理學院─台積館啟用典禮。
  • 6月,首度實施「專任教師評量」(96學年度通過本校「專任教師評量辦法」)。
  • 8月,新增: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博士班、系統神經科學研究所碩士班、服務科學研究所碩士班、先進光源科技碩士學位學程、生命科學院學士學位學程、電機資訊學院學士班。
  • 8月1日,成立「國際事務處」。
  • 8月30日,學儒齋正式啟用(8月28日完工),為全國首獲教育部核備同意,以專案融資方式興建之學生宿舍。
  • 10月31日,教學大樓─台達館動土典禮,2011年5月17日完工,10月13日啟用。
2009年民國98年
  • 1月,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發布97年度上半年大學校院系所評鑑結果,中文系學士班、外語系學士班、人文社會學系學士班、奈米工程與微系統研究所碩士班及博士班、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碩士班,認可結果為「待觀察」。
  • 2月,舉行第一屆傑出導師評選與獎勵。
  • 6月,地下共同管道主線完工,並完成水圳地下化及南校區環校道路迴圈。

    地下共同管道。

  • 8月,98學年度新增天文研究所博士班(理學院)、先進光源科技博士學位學程、原子科學學士班;「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更名為「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且改隸科技管理學院。
  • 9月,為增進北京清華大學與本校在學術研究領域中相互合作,促成卓越研究,雙方每年編列經費,分別補助兩方研究團隊,實施「兩岸清華合作計畫」。
  • 12月,新南校門與周邊景觀步道、奕亭完工,並分別於2010年1月27日、1月20日揭牌啟用。
2010年民國99年
  • 2月1日,陳文村校長卸任,由材料系陳力俊教授繼任。
  • 4月1日,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DNA之父」詹姆斯華生(James D. Watson)博士為生命科學院二館的「詹姆斯.華生演講廳」命名儀式揭牌且發表專題演說,本校並頒予榮譽特聘講座教授頭銜。
  • 5月17日,李偉德校友(核工系69級)慷慨捐贈新台幣一億二千萬元,協助興建「綠色低碳能源教學研究大樓」。本筆捐款是清華在台建校以來,最大一筆之校友個人捐贈。

    2010年李偉德校友捐資,興建核工教學研究大樓之簽約儀式。

  • 8月,新增醫學科學系(學士班)、學習科學研究所(碩士班);人文社會學系與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整併為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 「原子科學院學士學位學程」更名為「原子科學院學士班」、「生命科學院學士學位學程」更名為「生命科學院學士班」、「理學院學士學位學程」更名為「理學院 學士班」、「科技管理學院學士學位學程」更名為「科技管理學院學士班」。
  • 9月,本學年度入學學生成績由百分計分法改採等級制。
2011年民國100年
  • 「清華百歲慶,五五百大進」,為慶祝創校一百週年暨在台建校55周年,展開為期一年的各式慶祝活動。兩岸清華大學亦互派副校長帶團參加百歲校慶活動,並洽談兩岸清華合作事宜。校慶大會上,馬英九總統及政、商、學界各界代表,以及歷屆校友齊聚校園,祝賀清華百歲校慶。
  • 4月,為呈現清華大學百年發展的歷史軌跡,本校集結校內外人士力量,出版「校慶系列叢書」:《話說清華》、《圖像清華》、 《人物清華》、《人培清華》、《百歲清華》、《相約清華》、《原子能與清華》、《師鐸清華》、《梅竹清華》、《通識清華》、《創業清華》、《溫馨清華》、 《遊藝清華》、《綠能清華》、《藝於言表》,建置「水木清華網」—清華校史線上多媒體知識系統,並發行「國立清華大學建校百年紀念」郵票,提供多元的平台 與角度來認識清華。
  • 4月,本校獲教育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審議通過,獲得每年十二億元補助,本計畫自100年4月開始執行,為期5年。
  • 4月16日,謝宏亮校友(物理系73級)捐贈之羅丹「沉思者」銅雕完成安裝,4月20日揭幕典禮。本件銅雕亦是本校首件列為珍貴動產管理者。

    2011年羅丹「沉思者」銅雕揭幕典禮。

  • 6月7日,99學年度第4次校務會議通過,以梅花為新竹清華校花。
  • 9月,首度招收大陸地區學生來臺修讀學位,共錄取17名碩士生、1名博士生。並獲鴻海、威剛科技捐助獎學金。
2012年民國101年
2016年民國105年
2018年民國107年
2019年民國108年
2023年民國112年
  • 4月,訂定「國立清華大學傑出人才發展基金設置辦法」,以創造攬才及留才優勢,並獎勵傑出教職員。
  • 4月14日,原住民族科學發展中心落成啟用(2021年9月7日動土,2022年9月29日竣工),又名「竹屋」。
  • 5月16 日,「成功湖水體及周邊環境改善」整治計畫完工(2022年6月22日開工)。
  • 5月26日,本校員工子女非營利幼兒園完工(2022年11月11日開工 ,原址為東院10號校長宿舍),8月1日開園,8月10日揭牌,首屆招收3至5歲幼兒共48名。
  • 6月,本校原子爐針對硼中子捕獲治療建立的「清大中子放射照射系統」,獲衛福部核准,正式取得醫療器材許可證,為全國第一個BNCT臨床試驗及相關藥物或設備測試、確效之合格場域。

    6月6日,衛福部核發THOR中子照射放射系統醫療器材許可證。

  • 8月,「生命科學院」更名為「生命科學暨醫學院」,「生命科學院學士班」更名為「生命科學暨醫學院學士班」。
  • 8月,新增華語文碩士學位學程、藥品與醫材法規科學碩士在職學位學程、分析與環境科學研究所博士班、竹師教育學院博士班;「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教育心理育諮商碩士在職專班」更名為「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精準醫療博士學位學程改隸生命科學暨醫學院。
  • 8月1日,「校友服務及資源發展處」成立,由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李敏特聘教授擔任校資長,兼財務發展組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