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大事記-北京清華時期

新竹清華時期 西南聯大時期 北京清華時期
1901年光緒27年
  • 中國與美國簽訂辛丑合約,賠償美國一國本金高達美金兩千四百四十萬,事後美國國務卿海約翰亦認為美國超收太多。
1905年光緒31年
  • 中國駐美公使梁誠說服海約翰退回美國超收之庚款。
1907年光緒33年
  • 美國總統老羅斯福發表國情諮文,決定退回對中國超收之庚款。
1908年光緒34年
  • 5月25日,經梁誠、容閎奔走,美國國會通過退回庚款本金一千零七十八萬五千餘元,並決議用於教育用途之上,做為中國每年派遣留學生赴美之費用。
  • 7月20日,中國外務部與學部上呈慈禧太后《派遣美國留學生章程草案》批准,成為日後「遊美學務處」及「遊美監督處」的法源。
1909年宣統元年
  • 1月,利用美國退還庚子賠款,成立「遊美學務處」,派周自齊為總辦,唐國安、范源濂為會辦,共主其事。
  • 6月,首次遊美學生考試在北京舉辦,錄取包括梅貽琦、金邦正在內的47名學生,這批學生即是清華最早的學級-09級。

    梅貽琦校長(後排右一)留美前與家族兄弟合影。

  • 8月,第一批清華獎學金學生赴美。
  • 9月,擇定北京西直門外,原道光帝賜其五子惇親王奕言宗的園子「清華園」作為遊美學務處興建「肄業館」之用地,並開始施工改建。

    1909年(宣統元年)9月15日收外務部劄,接收清華園官地為遊美肆業館。

1910年宣統2年
  • 8月,第二次留美考試舉行,錄取了趙元任、胡適、張彭春等七十一人。
  • 12月21日,遊美肄業館更名為清華學堂(英文名為Tsing Hua Imperial College),定學額為五百名,分中等與高等兩科,各為四年畢業。高等科畢業後,才准許赴美留學。
1911年宣統3年
  • 4月29日,清華園工程完成,學校正式開學。首任教務長為胡敦復。

    清華學堂(拍攝年代不詳)。

  • 10月,武昌起義,時局動盪,清華學堂被迫停課。
1912年民國元年
  • 5月1日,清華學堂重新開課。
  • 10月,改「清華學堂」為「清華學校」(Tsing Hua College),隸屬外交部,仍為留美預備學校性質。唐國安被任命為清華第一任校長,周貽春為教務長,並由中美雙方組成的清華大學董事會進行庚款管理工作。

    1912年落成的高等教學樓。

1913年民國2年
  • 清華學制恢復為四四制,中等科與高等科相連。
  • 3月,唐國安校長因病逝世,由趙國才暫時代理校長一職。外交部指派周詒春為校長。
  • 10月,周詒春校長就任,推行清華五階段發展計劃。
1914年民國3年
  • 本年,開始招收女學生及開國功勳子弟。

    北京清華女學生。

  • 12月,梁啟超先生蒞校演講,講題為:「君子」,引述易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勉勵學生,後學校採「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為校訓。
1915年民國4年
  • 梅貽琦9月返國,於本校教授物理及數學。實施全校強迫運動,每日下午全校學生必須運動兩小時。
1916年民國5年
  • 周詒春要求外交部增加學額,預備將清華改設為大學。
  • 4月,圖書館及體育館開始動工。
1917年民國6年
  • 4月,大禮堂及科學館開始動工。
1918年民國7年
  • 1月,周詒春因與北京教育界意見不同,辭去清華校長一職,由趙國才暫代校長一職。
  • 4月,外交部指派張煜泉接任校長。
1919年民國8年
  • 5月,五四運動爆發,學生參與愛國活動者甚眾。
1920年民國9年
  • 1月,因與學生運動發生意見衝突,張煜泉辭職,北洋政府指派羅忠詒繼任,遭清華師生拒絕,羅忠詒並未前來就任。
  • 2月,校董會另選嚴鶴齡代理校長。
  • 3月,新圖書館及體育館落成。8月,外交部派金邦正09出任校長。
1921年民國10年
  • 4月,大禮堂落成。
  • 6月,北京發生六三學潮,學生集體罷課,金邦正校長不同意此舉,乃藉口離校。
  • 9月,校務暫由王文顯代理。
1922年民國11年
  • 2月,因處理學生運動不當,金邦正辭去清華校長一職。外交部指派曹雲祥繼任清華校長。
  • 4月,曹雲祥就任清華校長一職。
1923年民國12年
  • 年初,成立課程改革委員會,張彭春主持教務改革。清華由舊制學校課程轉向新制大學課程。停辦中等科。
1924年民國13年
  • 6月,《清華學報》正式創刊。停招高等科。
1925年民國14年
  • 3月,開辦大學部,分文理法三學院十二系,同時增設「國學研究院」,聘請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及趙元任為四大導師。
  • 9月,成立十人校務管理委員會,確立清華教授治校的路線。
1926年民國15年
  • 4月,梅貽琦出任教務長。訂清華學校組織大綱,設評議會與教授會,正式實施教授治校。
1927年民國16年
  • 6月3日,國學大師王國維憂憤國事,於北京昆明湖自沉,震驚全國。梁啟超亦因病離校就醫。
  • 6月,教務長張彭春遭反改革勢力攻擊而辭職,校園爆發「挽張去惡」風潮,學生遊行要求改造清華。
1928年民國17年
  • 1月,曹雲祥辭校長一職,由外交部指派嚴鶴齡代理。
  • 4月,張作霖指派溫應星繼任清華校長。
  • 6月,北伐成功,溫應星離職,教務長梅貽琦暫代校務。
  • 8月,本月起,本校正式改名為「國立清華大學」。

    1928年「國立清華大學」校門。

  • 11月,梅貽琦赴美擔任留美學生監督。
1929年民國18年
  • 本年,留美預備部取消招生,決定另外舉行公費留考。清華國學研究院因王梁兩位大師離開,決定停辦。成立文、理、法三學院,並確立校長、教務長、秘書長及三院院長組成的校務會議為本校最高決策機構。
  • 4月,清華大學師生發起解散董事會,回歸教育部管轄運動。
  • 5月,國民政府會議通過,將清華納入教育部管轄。
  • 6月,得美國諒解,解散清華大學董事會,清華基金改由中華教育文教基金會保管。成立研究院,先辦文法兩科,次辦理工農科。大學部第一屆學生亦於是年畢業。
1930年民國19年
  • 5月,中原大戰爆發,羅家倫校長與學校師生意見不合,請辭離去。閻錫山指派清華校友喬萬選為清華校長,遭清華師生反對,喬萬選企圖以武力進入清華校園,遭學生阻擋,並簽下「永不任清華校長」承諾書。清華校務暫由校務會議維持,清華進入長達十個月的無校長時期。
1931年民國20年
  • 1月,興建氣象台,生物學館落成啟用。
    4月,國民政府弭平叛亂,隨即指派吳南軒出任清華校長。
  • 5月,因擅自解聘教授,任用私人,遭全校師生抗議,吳南軒攜校印逃往北平城內。
  • 6月,清華師生派人強往南京請願,教育部次長錢昌照北上調查,並批准吳南軒辭職。
  • 7月,教育部暫派翁文灝代理校長。
  • 9月,改派清華大學理學院長葉企孫代行校務。
  • 10月14日,國民政府任命梅貽琦為清華大學校長。
  • 12月31日,梅貽琦校長就任,發表「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演說,確立清華朝向學術發展路線。

    1931年梅貽琦任清華大學校長(攝於1932年)

1932年民國21年
  • 2月,清華朝向工程科學發展。於土木系基礎上成立電機與機械二系,合組為工學院。法學院亦增設法律學系。另外成立農業研究所。
1933年民國22年
  • 本年設心理,社會,地理三研究所。與德國遠東協會及中國文化基金會約定互派學生,成立講座。並以此邀請了德國一流科學家馮卡門等人蒞清華講學。第一屆留美專科公費生考選廿五名,不限清華畢業生。
  • 1月,日軍攻佔山海關,學生自治會要求停考期末考以便學生返家,遭梅校長拒絕,北平市民上書亦反對學生逃避國難之舉動。
  • 3月,成立清華大學抗日會,赴東北修築公路。
  • 6月,化學館落成啟用。
  • 9月,第一棟女生宿舍「靜齋」落成啟用。
1934年民國23年
  • 與資源委員會合設航空講座。
  • 10月,成立航空工程(南昌)與無線電(長沙)研究所。
1935年民國24年
  • 4月,電機工程館與機械工程館落成啟用。
  • 9月,航空館與風洞落成啟用。
  • 12月,因不滿日軍於冀東成立偽政權,北平爆發由清華學生領導之一二九抗日運動,學生半數赴北平市內遊行,學校並於隔年1月提早放寒假,停止期末考試。
1936年民國25年
  • 本年,因日軍侵華日急,學校於長沙獄麓山興建校舍,並將學珍貴圖書器材南遷,同時決定籌辦特種研究所。
  • 2月19日,參予學生運動的救國會與學校教授會為了上學期期末考試補考問題發生對立,教授集體辭職。22日,由學生會與用功讀書 學生組成之護校團發起挽留教授。23日,梅校長自南京回校,處分救國會帶頭滋事分子,並慰留所有教授。29日,冀察政務委員長宋哲元派兵進入校園逮捕二十 一名左派學運學生,後經校方多方奔走,獲得保釋。
  • 12月,西安事變爆發,校園左右派學生對立。25日,蔣委員長獲釋。28日,由潘光旦教務長宣佈解散校園一切學生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