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學院

許明德校友(核工系1968級)著

大學教育是全人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培養領袖氣質及正直的人格也很重要。大學教育不僅在教室上課,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師長的教誨及同學的互動,這樣的潛移默化也是大學教育的一部分,所以宿舍生活是大學教育中重要的一環。

美國的哲學家和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早就提出「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的主張,強調要透過實踐來獲得知識(做中學),教育是無時無刻都在進行的,而不是僅限於課堂上的知識灌輸和機械訓練而已。

台積電前董事長張忠謀非常強調宿舍生活,他在哈佛讀過一年,後來轉到麻省理工學院。哈佛規定所有新鮮人都必須住校,他認為在哈佛一年的住校生活是他一生中最有意義的一年。同學們有不同的專長和不同的學習領域,讓他學到很多,而他學最多的地方不是在教室,而是在宿舍,他強烈建議大學生應該強制要求住宿,讓學生有機會多留在學校。

1956年清華在新竹建校,設立原子科學研究所,招收碩士班研究生,學校在成功湖畔蓋了研究生宿舍,所有研究生都住校。早期沿著成功湖畔,仍留有一批日式的木造房舍,學校將它們用來作為:職員宿舍(稱為南院)、職員餐廳、學生活動中心、福利社、理髮部、醫務室等。南院旁邊還有籃球場、網球場及一棵樹齡近百的老大榕樹,可供夏天乘涼之用。早期南院是極有人氣的眷屬宿舍區,與研究生宿舍相去不遠,師生互動緊密,感情融洽如同一家人,在成功湖畔形成一個生活社區。
1964年清華設立了大學部,招收大學部學生,第一年招收有核子工程系與數學系學生各40餘人,學校在研究生宿舍旁蓋了「華齋」,是一棟二層樓建築物,作為大學部學生宿舍。核子工程系學生住一樓、數學系住二樓,所有學生一律住校,就連家在新竹市的同學也必須住校,只有周末才能回家。

那時華齋晚上11點宿舍熄燈,早上7點教官就趕學生起床,大家到大草坪作早操,繞著大草坪跑步,一直到了大四才因為是senior citizen而豁免。

這樣的宿舍生活聽在現今的學生耳裡,一定覺得不可思議猶如天方夜譚,現今學生的宿舍生活又如何?

劉炯朗當校長時,他有早上一大早在校園晨走的習慣,有天他在晨走時,遠遠看到一群學生走過來,他以為碰到了同好,心想這些學生真好一大早就起來晨走,所以很高興地向前打招呼,想不到交談之下,才知道原來他們是昨晚整夜在校外鬼混遊蕩,現在才要回宿舍睡覺。

隨著學校發展,系所增加學生增加,全部學生都可住宿的榮景不再,目前清華有學生約16,657人,宿舍床位有約8,435床,住宿率是50.6%,其中學校幾年前蓋了清齋,光清齋就有939床位,蓋清齋的經費不是向銀行貸款,而是向學校校務基金貸款,貸款利率較銀行為低,反過來講,校務基金貸款給清齋所收的利率比放在銀行定存為高,雙方互蒙其利。

清華併入新竹教育大學後,將在南校區蓋教育學院及藝術學院,同時蓋學生宿舍提供約1,000床位。

為了實踐全人教育,清華早於2008年就成立清華學院,這是國內大學教育的創舉。清華學院顛覆傳統教育模式,將宿舍生活、生涯探索與社會探究三方面結合一起,讓學生從中省思人生的基本價值,發展公民意識與社會關懷,並結合專業發展,

但要協助學生開創他們自己的夢想,並且能夠走向社會關懷的人生道路,甚至成為具備全球視野的世界公民。

清華的教育不只在培育學生專業能力,也要養成學生日後因應大環境變化的能力,更要奠定優質文化生活品味的基石。上述教育目標,必須要把專業課程(Professional Curricula)與通識課程(General Curricula)適度融合,同時學生生活與校園文化活潑多元化,始能達成。

清華學院擷取世界一流大學住宿學院如英國牛津學院的精神,融入清華特色,以宿舍生活、名家啟發及社會關懷為三大主軸,生活及學習圍繞在宿舍為中心,規劃出多元的教育課程。更以邀請各領域名家授課演講最具獨創性,藉由各方傑出人士的親身教誨,提供學生深度及廣度兼具的學習,知識探索與人文關懷並重,期能培育文理兼修、博雅素養、氣度恢弘的清華人。也就是說清華學院的特色就是全人教育。

宿舍生活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學校同學間的關係是競爭又合作,而學生宿舍是訓練培養這種人際關係的最佳場所。在宿舍生活方面,清華學院給予學生自由且豐富的學習空間,學生住宿在同一棟宿舍,從生活在一起來學習如何在同儕之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此外也安排多元導師(生活導師、課業導師、校友導師等)進駐宿舍,協助學生課業上的學習,加深生活上的體驗。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環境下,體會前輩經驗的傳承與同輩友誼的滋潤。

剛開始時只有宿舍實齋,後來參與的學生越來越多,實齋已不敷使用,學校又納入仁齋、鴻齋,改稱為住宿書院,並賦予各書院不同的功能定位,如下:

名稱 功能 宿舍
厚德書院 社會關懷 實齋
載物書院 創新創業 仁齋
天下書院 國際視野 鴻齋

2015年學校組織改造,將原有的共同教育委員會正式改名為「清華學院」,以共同教育委員會原有的通識教育中心、體育室、藝術中心為基礎,整合了原本在教務處的語言中心,寫作中心以及校不分系大學部學程,再加入住宿書院,成為清華學院。清華學院成為國內第一個提供大學部學生跨專業領域之「共同通識課程」的學院層級組織。目前設有通識教育中心、體育室、軍訓室、藝術中心、語言中心,寫作中心、學士班、住宿書院,並於2018年成立了科技藝術研究中心、區域創新中心。

清華學院橫向串聯通識、語文、體育、藝術、住宿教育等執行全校性教育的單位,期能有效結合課堂學習、校園活動、服務學習、社會體驗,以擴大學習場域,豐富學習內容,促成多元、彈性、跨域的學習環境及創新教育模式。清華學院為清華大學全人教育的重要指標。學生來到清華大學,除了可以研習各自專業領域的知識外,還可以接受來自不同領域的薰陶,以開闊知識視野、提升社會關懷、健全身心發展,成為有抱負,對社會做出貢獻的公民。

清華學院的理念及願景

賀陳弘校長於清華學院成立時,揭示其理念為:

  1. 體制上體現清華大學大學部教育為跨越不同教學與行政單位之共同任務。
  2. 塑造新清華人認同:由既有專業領域的系所認同,再重塑跨專業領域的生活、學習、感情與成長過程,拓展為認同「清華學院」,並進而更加認同「清華大學」。
  3. 通識轉型擴大為培育清華人共同學習、住宿、活動經驗之核心架構。

基於上述的理念,清華學院的願景為塑造新清華人的認同,同時要培育關懷在地,具國際移動力的跨域創新領導人才。

清華學院的教育目標

清華學院作為清華大學的教育平台,肩負大學的共同教育以及創新的實驗教育生態系統的發展,教育目標為培育德、智、體、群、美 五育兼優,具備科學與人文素養,能慎思明辨、具責任感與敬業精神,對社會具影響力的清華人。

綜言之,清華學院是體制內正式編組,位階等同其他學院,是國內大學所首創,清華現共有十個學院,已成為全方位的全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