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唸過中學的大學教授

資料來源:「清華記憶Wiki」(讀者投稿分享),禁止改作。

未唸過中學的大學教授-造訪物理系退休教授李曾遹教授

今年暑假參加本校『關懷退休單身教授-勞作服務學習』專案研討,會中決議由本校學生社團香海社負責總籌,生輔組與課指組共同協助推動,並自10月初開始分組進行個案關懷專訪,就在這樣的機緣下,我以香海社團指導老師的身份陪同軍訓室主任周易行教官及學生費遠婷、蕭舜心(二位均為工學院院招生一年級)、曾一平(人社院院招生一年級)一起走進東院李曾遹教授的家,開始了一段人生經歷的訪談;李教授的祖父與外祖父均為清朝翰林進士,入門抬頭一望的一幅鄭板橋『難得糊塗』字畫,就可清楚彰顯士族淵源。

李教授是1930年出生於大陸青島市,1995年二月自本校物理系退休,目前與師母王文英女士住於東院,2003年因腦中風,致使走路不便,半邊身體微感酸麻,惟不影響語言系統,思緒依舊清晰如常,面對我們這群訪客,述說其一生經歷時,仍侃侃而談,不見遲滯。雙目炯炯有神,細說從頭,總是魂縈夢繫那段顛沛流離的苦日子,1936年剛上小學一年,隔年就因抗日戰爭回到農村,1938年母親病故,1940年共產黨來到村中,為籠絡人心,立即展開幫農,舉凡打水、掃地樣樣來,樹立親民愛民形象,純樸的村里百姓不疑有他,對共產黨稱讚有加,1941年自修讀了一年論語、孟子等書籍,1942-1943年在共產黨協辦的小學裡學畫畫、舞蹈、唱歌等文宣為主的課程,1945年進入共產黨辦的濱海中學,並未讀到什麼書,還要接受數落國民黨如何壞的政治思想教育,此時日本侵華戰爭(八年抗戰)已近尾聲。

1946年國共談判破裂,共產黨展開全面叛亂,剛開始對地方上人民友好的假象,後來完全翻臉,1947年6月26日全家便被掃地出門,因身為地主之家,乃成為一級鬥爭對象,父親被鬥爭死,李氏家族有十四人殉難,繼母帶著弟弟離開家鄉,自己則被分配給共產黨榮退的殘障士兵使喚,過著奴隸般的生活,這簡直就是泯滅天良的土匪所為,每一思及共產黨無情鬥爭打死家人,就恨之入心、入骨,終其一生都稱共產黨為『土匪』。不久逃離匪區,受到哥哥的教誨,並到44兵工廠學汽車修護一年,並和他一起擠在宿舍住,哥哥給我一本數學書籍,同時教授相關的數學知識。1948年東北淪陷,又隨著伯叔家人前往上海,暫住在山東會館,不久坐火車轉往湖南耒陽,投奔伯父,伯父因家眷婦孺十幾口人要顧,實在無餘力供養自己,只好再送軍隊通信兵學校當兵。爾後共軍渡江,部隊要遷往四川,不願隨往,也不想開小差,遂改請長假離開軍隊,與二個堂弟奔到湖南衡山,插上山東第三聯合中學,再隨校到廣州,因南方氣候溼熱,男生夜晚都搬至屋外走廊上睡,戰亂期間,從未正常上課,在粵待了一個月多便搭船至台灣澎湖島駐紮下來,此時已是1949年的七月間,大概有1萬餘山東流亡學生聚集在此。

1949年7月13日到澎湖馬公島後,流亡學生被軍方施以高壓政策管理,猶記得有二位學生遭軍隊以刺刀刺傷,竟是脅迫投軍不成所致,他也不想當兵,所以虛報較輕年齡,但是姓名不改,惟高於槍桿者一律編兵。1949年7月至1950年韓戰爆發期間,負責電話總機工作,1950年6月獲知駐地在台灣冝蘭金六結的通信兵學校在招考300名學員,澎湖地區的流亡學生獲配名額120名,利用哥哥於逃難前所送的一本數理著作,考取通信兵學校,當時區分二個班,他是屬於層級較高的機務班,名額僅有60名,教官授課都教電學知識與有無線電機修理,期中共有六次分段考,考了六次第一,結訓成績優異遂留在通信學校做助教,這一待就待了四年,1953-1954年靠著檢定考及普考電機工程科及格,即視同高中畢業。1955年7月報考國立成功大學工學院機械系,入學以前已自修過微積分,順利進入該校系就讀,1957年又通過高考,1959年成大畢業時,留下八個學期八個第一的輝煌紀錄,隨即又考上國立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一直努力不懈的投入研究,到碩二時,頓感身體狀況不佳,夜晚睡不著,長期失眠結果,導致延後一年畢業。

1962年接受留美加州理工博士王企祥教授邀請到清華大學化學系做助教,並與王企祥教授共同創作二、三十篇論文,爾後短暫擔任計算機中心主管,之後又到物理系歷任至教授,以實驗研究及教授普物課程為主,有趣的是李教授在校時國內尚無電腦,卻寫了不少電腦程式,陳文村校長還是他的學生,跟著他學習電腦程式語言,獲得最高成績(99分),相當不容易,爾後陳校長到美國就轉讀電腦相關科系,有了很高的成就。李教授直至1995年2月退休,堂弟於1994年癌症去世,應是影響他提前退休的主因。目前與夫人居住在東院,兒孫都在美國定居發展,二人儷影雙雙,或可見於成功湖畔、或可見於圖書館內,親切笑臉迎人,夫婦手挽著手漫步徜徉於校園,正是『惠風和暢、水木清華,蒼茫一生、細數從前』的好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