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新認識的朋友
趙慧中
嗨!你可聽過他那可愛的紹興口音!
自出生到現在的二十多年中,聽過的各種鄉音實在不少,主要因為父母的家鄉分屬南北兩地,我們這些晚輩不僅得適應父親的浙江籍親友們,又得習慣母親旳山東老鄉們的各式帶鄉音的國語,耳濡目染之下,對於各種鄉音,早已不大驚小怪。然而,第一次見到孫觀漢先生時,對於他那口病入膏盲紹興口音,倒還真大大地奇怪了一陣子。
孫觀漢先生去國已四十二年了,這四十多年中,他在美國歷經讀書,得碩士、博士學位,結婚,及服務匹茲堡大學、柯達公司,和西屋公司,亦包括在科學上的種種成就,以我這俗不可耐的腦袋來看,實在想像不出他如何能保持著那口根深蒂固的紹興口音而不變?尤其令我奇怪的是,他的夫人是位美國女士,子女們在成長到懂事的年齡後,也成天操英語,那麼,孫先生那裡還有練習他紹興話的機會呢?
第一次見到孫先生,還是在一九六八年回臺度假時,經由初中三年對我影響很深的張香華老師的介紹。當時在聽到孫先生那口紹興國語時,還曾將之歸因於孫先生在見到祖國諸親好友後,因心中太過高興而忍不住要回味回味他的家鄉話,一時直覺孫先生天真地可愛。沒想到重來美國,在匹茲堡與孫先生時時見面之後,發現他的鄉音,原來還真是「貨真價實」,由來久矣!在我與他更進一步認識後,逐漸發現他其他方面特性:包括在做人處事方面,自己的生活習慣方面,以及最重要的,他對國家同胞的熱愛,原來都與他的鄉音「同出一轍」──堅持自己的原則而固守到底。
論孫先生離開家鄉的長久,四十二年,這實在不是段短時間,我們不必去研究其他去國四十多年的中國人,在各方面多半被「淨化」了多少,即使以我這離開臺灣才三年的女孩來說,在不知不覺中,也已忘掉及捨棄掉中國人許多美德,而美國人的優點卻沒學到多少,深思之下,常覺得自己越來越是不中不西又不倫不類,只有偶而安靜下來提醒自己一番,才能警惕個一、兩天,而過了一會兒,卻又不知在幹什麼了。有些人以平日工作太忙,腦袋中週轉事情太多為理由,而原諒自己的得過且過,無法在自己的思想行為方面隨時修正。
然而,反觀孫先生的待人態度:他熱情、誠懇、他從不做表面工作,在朋友們需要幫助及精神上的支持時,他毫不保留地傾己所能,甚而不待朋友向他求助,他早已計劃周詳替朋友做好一切最好的打算。對於他深愛的柏楊先生入獄十年,他所付出的一切,即是一個最好的例子。然而,每遇他所親近的人,以及朋友們犯了任何方面的過錯,或是想法上有稍欠完美之處,他亦立即直言不辭,給朋友最恰當及最及時的提醒。記得我剛開始服務這家孫先生已服務了三十三年的公司時,由於工作的部門是市場傳播,時時有複雜及人事方面的事情,需要應變解決,我每每在自作聰明以「和麵」的方式草草將它們處理一下後,若是碰巧有機會與孫先生提起我辦事的方式,孫先生必定立即指點我應以更有效的程序,以便將來類似情形發生時,我好修正應付的方式。這些,都是因為他多年來仍保持著中國人以誠待人的態度而使然。
初到美國來的窮留學生,常常因此地比比皆是外觀及內型壯觀,且有庭有院的住宅區羨嘆不已。對於來此多年,因小有經營而擁有如皇宮般的洋樓的華裔前輩們,更是艷羨倍至。然而,暗自在心中慚愧及反省自己已被這花花世界迷惑的想法。為何孫先生以科學界成就,及西屋公的高薪收入,卻仍住在一幢僅夠生活需要的小樓裡?屋內陳設簡單,家具也多屬「高齡」且近乎迫近淘汰的邊緣?孫先生生活在這黃金國度裡,多年來並沒有染上這裡一般暴發戶的毛病,他維持著不浪費和節約的原則。在自己豐衣足食有剩餘之時,他不忘記世界上許多吃不飽及穿不暖的人們。幾十年前,他的兄嫂一家四人,自大陸逃出,成為一無所有的難民,他資助了他們一家全部的生活約十五年,現在他的姪兒女們已能自立,且都能支持他的父母在臺灣的生活了。
在做事的方式上,他又有美國人凡事求精確、求迅速、求準時的優點,對於自己工作有強烈的責任心。記得去年(一九七八)底孫先生回臺,原是純屬渡假的性質,卻在假期仍不忘利用其工作上有與臺灣電力公司核能廠有關之細節上,與臺電有關人員共同討論一番,以謀求發揮核能廠的發電量達到儘可能高的力量。這些,卻是即使遇事認真的美國人,也不願犧牲的。
此外,在對國外同胞的熱愛程度上,孫先生也一向保持著他特殊的迫切,對自己的國家愛之深、責之切,真是日日夜夜記掛在心。在國外住久了的華人,對於希望自己國家強大的心情,常常是存著一種海市蜃樓般的幻想,恨不得一覺醒來就發現自己的國家已儼然是世界第一強國,神氣活現地令其他各國心悅誠服。卻不去想進一步的實踐,實際上需要每一個身上流著中華民族血液的中華兒女團結在一起,付出儘可能多的努力,再配上多麼大的耐心、信心,以及,更重要的是,真正的愛心!抱著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態度,才能向這個目標邁進。我們不談這個願望是否能在我們自己這一代實現,只希望它終有實現的一天;我們不該盼望一個「富強」的國家,但需要一個「健康」的國家。因為,我們不希望中國人民走上「暴發戶」的路線,而希望每一位國民都能快樂地生活著,有著正確的生活態度及目標。
孫先生不期望每一位同胞都是「實行家」,只做而不說,但是,他自己卻是一直在這條不變的路程上,默默地前進著。二十年前,他回到臺灣,替清華大學的核子研究所奠下基礎,多年來他仍一直與臺灣核能方面的人士密切聯繫著,隨時把他的構想、國外有關方面的新知識,及最重要的:他的愛心,輸回祖國。
此外,他鼓勵國內抱著同樣愛國心切的政界人士、文學人士、及工業界人士,永遠不要鬆懈自己的努力。他們團結起來的愛心不僅限於自己的知己們,也一步步擴散到更大的、更深的階層裡。當然,愛國心切國內外人士可說是舉不勝舉。但是,他們這一群的誠意卻是相當感人的。而且,他們「實行的」的確比他們「說過的」多。
最後,若要說到孫先生有些什麼缺點的話,大概就是他太關心世界大事及寵愛自己的朋友了,他毫不保留地付出他的愛,以致沒有時間去替他自己設想。對於一個離開家鄉四十多年,卻仍不改鄉音的人來說,不知有無辦法能說服他少替世界上的人類及朋友們操太多的心,而多照顧他自己的起居飲食一些!為了這個世界,為了我們的國家,及為了他愛及愛他的朋友們,我虔誠的希望他能「自私」一點。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於匹茲堡
摘自星光版「菜園拾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