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觀漢語錄
每作一個研究,希每能問:『為什麼作這個研究?』『研究成果對全盤的影響或貢獻如何?』有時對這些難題不容易回答,只好硬著頭為研究而研究?但這些問題得繼續問,直到有一次,對這些問題有了答案,那你就做成了一個好研究了,你以為是嗎?
—— 孫觀漢致梁上元信函1977/8/8file.19-9
結婚的生活中,有時名利、金錢,可佔上位。即使我們能把名利金錢、詩、樂、文藝等都打進冷宮,成功的結婚仍需要互相的了解,容忍,和愛不出時仍會愛的愛情。
—— 孫觀漢致梁上元、懷寧信函1978/1/9file.19-24
年大,心求平淡,這次回美,將抑(?)起無數舊事——包括在地下室內,十年間深夜微晨,孤燈遙念『綠島』之舊情!人生片刻即逝,在晚年還能欣賞享受友情之可貴和可愛,福分非淺也。
—— 孫觀漢致郭衣洞信函1987/9/30file.19-139
「在獨裁者或豪富玩權者的心眼中,世界永在他們的腳下,他們是創造者和主宰者,一切為他們而設,萬事理應如他們的心意。但對一個菜園中的躑躕者而言,即使空氣和水,也覺得來處不易,常感造物者對我的獨厚。」
—— 孫觀漢《關懷與愛心》〈出版前夕的囉唆〉
你的微笑,
直透我的心底,
一陣心酸和歡喜!
我抬頭再望你,
欲訴年久的相思;
卻見你的眼裡,
早接受了我未訴的情意。
——〈了解不易〉,《關懷與愛心》
談到民主思想,一般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學者們,常說中國在孔孟時代已有很高度的發展,這種說法,聽起來很有理,但我們實在沒有把整個問題看清楚,事實告訴我們,孔孟離今二千多年,我們仍沒有多大的實驗民主的表現和經驗。我們要知道,這中學為體的「中學」,不但應包括理論,也應包括實踐。請問我們的實踐在何處?看來這「中學」只包羅一半的「學」,還不夠完全的「體」呢!
——〈輕視與自大〉,《關懷與愛心》
用消極的看法,大家都是時間的玩物;用積極的看法,每人所有的時間,雖是短得如一剎那,但主觀的立場上,這是我們唯一所有的「永恆」,趁我們還有機會,應抓住我們還剩有的幾百億億的「難拿秒」。(「難拿秒」是近來科學中常用測量時間的單位,英名Nanosecond,即十億萬分之一秒。)
——〈恍如昨日〉,《關懷與愛心》
我相信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應該有吃飯的權利,我希望餓民聯合起來,找到飯吃,這是何等快樂的大事。甚至像我們有飯吃的人,如果真能幫助飢民,即使不配稱快樂,也可勉強無罪。如果大家都有飯吃,再進一步去看看人道,阻止人類的互相殘殺,也是快樂的大事。
——〈定義和觀點〉,《關懷與愛心》
如果我們把所有的愛,都給了男女間的愛,這樣,對世間其他許多的愛,會不會不夠公平?
——〈愛是什麼?〉,《智慧軟體》
談民主
什麼是民主?簡單的說來,民主後面的基本精神和觀念,就是把別人當人,一切人是人。對一般人來說,把自己當人,這句話,講得有點像笑話,世界上哪裡有人不把自己當人!但把別人當人卻是另一回事了!傳統的習俗,不但在「上」的人,不把別人當人,慢慢的連「平級」的別人也不把別人當作人。在這種情形下,如果人民不尊重別人的權利,沒有把別人當人的基本信仰(又稱道德或公德),無論政府如何精明和誠懇要實行民主,一個國家頂多也只能做到諸葛亮和劉阿斗的狀況。
所以當一個政府很誠懇的想實行民主制度的時候,在許多壞的傳統習俗之下,有時很難做到理想。作人民的在「罵」政府之前,應該先照一照鏡子,看一看我們自己是不是一個願做、能做、配做、會做「主」的民?
——〈人人人〉,《智慧軟體》
孫觀漢的人生態度
人生有如開車,不斷的向前進。樂觀者的想法,如同踩油門,悲觀者的考慮,就同煞車,兩者缺一不可,相互輔助。所以最理想的境界,是對事的進取,採取樂觀的方式,而對結果的期望,不妨以悲觀的態度,坦然處之,這也就是英諺中所指:Do your best and expect the least. 之謂也!這樣對樂觀和悲觀的應用自如,庶幾可達到一種平衡和美好的人生觀!
——〈漫談樂觀和悲觀〉,《互吃口水》
對外表的態度
時間很迅速的溜走了三十年,八年前退休來台,很高興的看到台灣已很富裕。但從另方面來看,社會上那種以服裝來判人的勢利習氣,比起三十多年前立法委員看不見戴草笠人的狀況,還要嚴重。目前在台灣,無論到車站、戲院、銀行、郵局、餐館、飯店、菜場、商店、醫院、衙門,甚至學術機構等處去辦點事時,西裝穿得筆挺的人,常會得到禮遇,或沾到便直,像我這樣一生穿得比較樸實的人,常會遭到輕視或白眼。有時感到不是滋味的時候,不免會問,這是大家夢寐以求要想回來的祖國麼?
如果我們願向井外一看,世界上五十億的人口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們,不是沒有衣穿,就是穿得破爛不堪。像我這樣「簡陋」的服裝,已遠超過他們夢想所及,真感慚愧不已。而我們這裡的人們不但奢益求奢,還安然自得的喊著「人要衣裝,佛要金裝」,把佛也拖下水中。
佛要金裝麼?從佛的立場來說,佛光無邊,豈區區金箔能增減其光彩,何況佛所崇尚的是慈悲而非虛榮,富貴於佛何關哉?實際上來說,金子已成了權勢富貴者的玩物,已是人性貪婪的象徵,把佛金裝不免污辱了佛!而我們卻把「佛要金裝」奉為有意義的格言。還有,如果我們真相信「人要衣裝」的話,那麼衣裝世界上幾十億沒有衣穿或衣服襤褸的人們,是不是比爭著去追仿時裝表演中的時裝還有意義些?芸芸眾生,我們何得天獨厚而不自覺耶?
——〈佛要金裝麼?〉,《互吃口水》
對外表的態度
平時,我對衣著和表面的「裝飾」不求考究,熟悉的朋友就不客氣的叫我「土包子」,不識或初識的朋友們嘴上不說,心中會感到我是「土土」的。同樣的衣著,在美國,我似乎不覺得我在做「土包子」,因為大致說來,那邊一般社會上的人士,不會輕視土包子,有的人還會發生同情心,對土包子更照顧些。在此地住稍久後,就會感到一種輕視土包子的心理:商店購物、郵局寄包、醫院掛號、車站買票、旅館找房、餐廳吃飯、機關辦事、諮詢台問事、有門房的地方找人等等,很容易遇到「晚娘面」或半理不睬的待遇。
環境在迫著我「就地隨俗」。同時社會公認「就地隨俗」是一種美德,我該繼續反抗嗎?
——〈黑白球〉,《日本能,中國不能》
孫觀漢的幼年……
我生長在浙江紹興的鄉下,紹興算是江南的魚米之鄉,也就是所謂「富裕之區」,比起中國別的縣、鄉、村來,至少要好上十倍。我家的境況,雖不能稱富裕,但與鄉間大多數貧窮的人來比,至少又好上十倍,所以我幼時的生活情形,比起大部分的中國同胞來,可能要好上百倍。幼時的情形,現在回憶起來,其可怕的情形真有點不寒而慄。我家的廚房是泥地,下雨的時候,泥濘不堪,最使我憂慮的是擔心我母親的小腳,在廚房裡行動時,隨時都可能滑倒。廚房中的爐子,也是泥作的,和非洲鄉間的爐子不相上下。開飯後,成群的蟑螂就來鍋旁搶飯菜,驅之不去。小孩子不懂,要抓蟑螂玩,卻遭母親所阻。臥室中的地板,有一半已朽爛,即使一個小孩重量也可踏穿,所以我們避免在破板處行走。下雨下雪時,屋中至少有四、五處漏水,大家忙著以面盆和瓶罐接水。夏天的時候,白天成群的蒼蠅和晚間成群的蚊子聲,如果作曲家要找恐怖聲音的靈感,到處都是。冬天寒冷,手指上生瘡,連墨水也會冰凍。還有在半夜中,老鼠打架或做愛,常在房頂上跑來跑去,同時發出尖叫聲,吵得我們不能入眠。
——〈消極的挑戰〉,《非人世界》
孫觀漢看種族
世界要有和平,人類要有快樂,必須消除種族歧視。消除歧視的基本態度是雙方能坦誠和謙讓。非洲有一句諺語說:Do not think yourself more important than others. (不要認為你比別人重要),要做到坦誠和謙讓,最好是能學習和欣賞對方可佩服之處。
——〈透過膚色〉,《非人世界》
知識份子與智慧份子
正如知識份子不一定是智慧份子一樣,智慧份子也不一定是知識份子。譬如歷年來「好人好事」中的好人,多半是智慧份子。但我膽敢猜度,其中要找出博士級或大學教授那種知識份子來,恐怕不會很多。同樣的,社會上的母親,有的很配稱得上是智慧份子,但傳統式的母親,多半不是知識份子。我常私自覺得我母親的智慧高於一般的知識份子,但她卻一字不識。
當然,最理想的是知識份子又兼智慧份子,或可稱為「雙知份子」。這使我想起一個英文字,叫做Intellect,一般譯為知識份子,我總覺得不妥,因為我所知的知識份子中,很少合乎這個名稱。作一個Intellect,不但須有知識,也需有見解、良知和智慧,如果把它譯成雙知份子,倒很適宜。總結一句:如果我不能作一個雙知份子,我寧願作一個沒有多大知識的智慧份子,而不願作一個沒有一點智慧的知識份子!
——〈知慧份子〉,《美國能,中國也能?》
表露對人生的看法
※有心的地方,就有愛。
有愛的地方,就有美。
有美的地方,就有永遠的快樂。
※人生最美的是朋友。
“The best of one’s life is one’s friend”
※『有心的地方』比『有腦的地方』有詩意
為營救柏楊而四處奔走,感念而寫:
念我身老童心在,
仍將丹忱酬熱腸。
先把無窮感恩意,
第一修書報孫郎。
※請稍稍的愛我,請長長的愛我。
Love me little;love me long
※許多應做的事,非不能也,不為也。非不為也,不知也。非不知也,不智(慧)也。
※聰明而愚蠢,不如愚笨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