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11/16中興大學圖資所師生共38人蒞館參訪 |
時間: |
94年11月16日下午2:30 |
列席人員: |
黃瑞娟、沈明慧、吳淑芬、洪素萱、郭君豪 |
參訪來賓: |
中興大學圖資所張慧銖所長、詹麗萍教授,暨圖資所研究生等38人 |
地點: |
總圖書館八F視聽中心閱覽室B |
議程: |
一、 |
計畫簡報: |
|
(一) |
資訊系統組組長黃瑞娟代表清大圖書館與本計畫,歡迎中興大學圖資所來賓此次參訪,並以簡報簡介今日活動流程與本計畫整體工作概況。 |
|
(二) |
後設資料建置經驗簡報:計畫助理洪素萱負責簡報。 |
|
(三) |
數位化工作流程簡報與新資料庫系統展示:計畫助理郭君豪負責簡報與展示。 |
二、 |
互動時間: |
|
(一) |
提問:
層級式後設資料架構對於僅想檢索單一資料的使用者而言,是否會造成閱讀困擾,流於繁雜? |
|
|
回答(沈明慧):
層級式後設資料架構類似樹狀圖結構,可視需要開展或隱藏,檢索結果仍會清楚列出使用者所需資料,但在檢索畫面旁邊提供該筆資料更上層級的分類架構,使用者若有興趣可進一步點閱。 |
|
(二) |
提問:
為何需要建置層級式後設資料?原有metadata格式難道無法滿足需求? |
|
|
回答(沈明慧):
原有metadata類於一般圖書編目資料,層級式後設資料設計則可讓使用者於線上檢索時,即如同實際閱讀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樣,每個章節都有清楚的數位影像檔呈現,及詳細的相關資料描述。 |
|
(三) |
提問:
這個計畫未來規劃為何,在國科會補助停止後,該如何後續維護與管理? |
|
|
回答(洪素萱):
本計畫屬每年度均須重新申請之公開徵選計畫,目前正展開第三年度申請工作。本計畫希望能於國科會補助期間,儘可能將葉榮鐘數位資料庫功能建置完善,以利後續維護與管理,這也正是本計畫今年度展開新資料庫建置的原因。在國科會停止補助後,本計畫網站及資料庫便由清大圖書館自行維護。 |
|
(四) |
提問:
為何此計畫公眾瀏覽級之數位影像檔選用JPG檔,印象中教授們多建議文書類資料進行數位化時最好採用PDF檔? |
|
|
回答(沈明慧):
本計畫剛開始也是掃描為PDF檔,但國科會數位典藏計畫規定採用JPG檔,故又重新進行掃描。全彩JPG檔也有利於使用者進行紙質、墨跡等學術研究。
補充(詹教授):
教授們教學時應是將每種圖檔規格的優缺點逐一羅列,沒有絕對好或壞的標準,必須視實際需要而定,文書類資料數位化圖檔常用PDF檔是因為PDF檔的呈現效果,較近於一般人閱讀文字資料的情況。有些廠商也會強調某種圖檔規格較好,其實只是受限於其系統功能設計,並非真有優劣之別。 |
|
(五) |
提問:
資料庫系統為何分成兩個介面?其差別何在? |
|
|
回答(郭君豪):
其中一個為使用者介面及建檔介面,另一個系統管理介面則為真正的後端管理,包含各項功能之參數設定等。 |
|
(六) |
提問:
每類後設資料建置的時間約耗時多久? |
|
|
回答(洪素萱):
平均費時三至四個月,但還不包含後續持續性的修改與補充,所以大多以每個年度須完成多少筆資料建置來估算進度。例如:照片一類是分為兩次捐贈,因此第一次為照片類所做之後設資料分類架構,又須重新調整。也因此在簡報中曾建議各位未來即使已有數位資料庫系統,最好仍先以excel建檔,以免遭遇類似情形時,又須費時在資料匯出匯入作業上,等於前功盡棄。 |
|
(七) |
提問:
在建置後設資料的過程中,曾實際遭遇過什麼困難,如何解決? |
|
|
回答(洪素萱):
如簡報中曾建議,後設資料的前置作業:實體資料的整理分類與初步內容分析越為完善,越利於後續工作的進行,其看似與數位化工作關係最遠,卻攸關整體架構之建立,牽一髮動全身。可惜礙於計畫進度壓力,故仍避免不了反覆調整修改資料架構之情形,加上經費有限,導致內容分析小組成員常是超時工作,才能兼顧後設資料建置進度與內容品質。 |
三、 |
專家建議 |
|
(一) |
張所長建議: |
|
|
1. |
葉榮鐘數位典藏計畫雖強調以學術研究為重心,但網站設計仍應從使用者角度出發,運用簡易之詞彙、普遍性詞彙,引領使用者進入網站各項功能。舉例而言,所謂「脈絡網」一語意義仍較為艱深,無法一目暸然其功用,易使使用者卻步,降低深入探索的興趣。 |
|
|
2. |
一般圖書館在整合數位資料時,會以webpac為入口,連結相關數位資料庫,但倘若葉榮鐘數位典藏計畫執行成果累積至一定基礎後,亦可倒過來,以此計畫網站為入口,進而連結圖書館原有之webpac系統。 |
|
(二) |
助理郭君豪向兩位教授請益:
數位技術日新月異,數位典藏設備及規格往往面臨添置速度跟不上淘汰速度的問題,不知該如何克服此一困境? |
|
|
張所長、詹教授回應:
目前數位典藏工作誠然會面臨先做反而落後、須不斷調整數位方式以跟上新數位技術的弊端,就像葉榮鐘數位典藏計畫若先前有較充裕的時間進行前置作業,或許即可省去沿用Metalogy資料庫的過程,而直接朝層級式後設資料庫發展。然而,數位典藏所產生的貢獻亦有難以單純量化評估之處,例如數位化成果對學術研究的助益、典藏品的維護等等。有利有弊,且或許未來數位技術發展更為成熟之際,即能突破不同數位圖檔規格如何轉譯無礙的問題,使目前的數位化成果亦能獲得長期性維護與保存。 |
四、 |
活動照片: |
|
|
|
|
|
|
|
|
|
|
|
|
|
回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