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稿
望月
  葉榮鐘雖然生長在日據時期,接受日本人的新式教育。然而,早年的漢學教育奠定其古文學基礎,課餘仍然繼續古典文學的學習,故鄉鹿港更是不乏抗日不屈的傳統文化鬥士,如洪棄生、施天鶴、許夢青……等。因此,在他年少的心中,仍充滿故國之思,從這首十八歲時的詩作可以看出來。
  這首詩是他留日之前所作,詩中「奴隸生涯涕淚多」一句就是他在日據下做為殖民地人民的自我認知。全詩流露出濃厚的故國情懷,與殖民地人民悲哀,此詩出自十八歲的葉榮鐘筆下,想必悲壯更勝於惆悵,「幾人望月起悲歌」的提問背後,天下為己任的雄心似乎呼之欲出。
  手稿的前面有「此詩為余十八歲時所作者也當時所做除此詩而外殆以遺忘矣」之陳述,可知此手稿是後來才謄寫的,非十八歲的筆跡。

同鄉集會雞鳴寺席上賦呈
  1946 年葉榮鐘與林獻堂等十名「台灣光復致敬團」代表,在丘念台的帶領下訪問大陸,拜謁中山陵、黃帝陵、及江南名勝,此詩即在訪問期間所做。葉氏在詩中表達了對大陸山川的親切感:「河山好似曾相似,聚散寧非有宿緣。」也對光復後的台灣充滿期許:「莫更辛酸悲往事,故鄉秋月待重圓。」這是當時台灣人在掙脫殖民統治之後渴望歸屬的普遍心理。
  此詩手稿的標題與收錄於《少奇吟草》(全集版)的版本不同,《少奇吟草》中的標題為「台灣同鄉集會雞鳴寺賦呈」;另外,第三句手稿為「玄武湖光浮五島」與全集所收錄的「玄武湖光淡五島」不同。

霪雨兼旬小園花草狼籍不堪
  《少奇吟草》將此詩編於民國三十四年到四十三年之間所做,這一階段的葉榮鐘經歷了台灣光復,又歷劫二二八,為保全身家性命已經淡出政治圈。雖然此時的政治空氣不容許他對時局有所批判,但是此詩寄寓花草以自況,也是對時局的一種註腳。戰後的政治空氣對於戰前的台灣知識份子是是嚴酷的,使葉氏有「荒蕪寧甘冷眼窺,得時蔓草正繁滋。」的無奈,在淡出政治潛入金融界後不得不有「缺葉殘枝慎保持」之慨。
  從葉氏的照片與日記中可知其喜愛種植花卉,對照此詩讓人認識到另一種葉榮鐘。此詩之手稿與全集所收錄之詩,有多處不同,可能是後來又多次修改之故。

哀哀美麗島
  此詩作於 1961 年,《少奇吟草》在 1979 年初版時,因礙於政治氣候,未收入,直到《全集》出版時才將此詩與〈無題〉兩首補入。
  綜觀全詩,從台灣的自然形勢、豐富物產,到荷蘭、明鄭、清廷、日本乃到國府統治,以類似史詩的方式書寫,將台灣悲壯的歷史寫入短短的詩篇中。
  雖然從荷蘭寫到光復,但葉榮鐘的重點則是抒發對國府統治的種種不滿。台灣光復,台灣人本來「滿望歸懷抱」,無奈祖國對台灣的統治卻是令人失望,「衣冠多魍魎。道路滿豺狼」、「芝蘭淪糞土。雞犬坐堂皇。」等句道盡了光復後台灣悲慘的景況,面對惡劣的政治,葉氏卻只能「對此長嘆息。憂思結中腸。」
  此詩的批判沈痛激烈且直接,也難怪在 1979 年時不能出版。
TOP
望月
同鄉集會雞鳴寺席上賦呈
霪雨兼旬小園花草狼籍不堪
哀哀美麗島

版權所有 / 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聯絡資訊 / ref@my.nthu.edu.tw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Copyright (c) National Digital Archives Programs / NTHU Library•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