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稿
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史
  這部書是葉榮鐘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是退休生涯完成之作。此書雖參考了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但自成一格,作者又身歷其境,讓讀者讀來極有臨場感,及至目前為止,仍是最完整的日治時代臺灣人政治活動史。
  1970年,以蔡培火、陳逢源、林柏壽、吳三連、葉榮鐘五人共同列名,在吳三連主持的自立晚報 開始連載,次年又更名《台灣民族運動史》出版單行本。2000年,此書方得以葉榮鐘保存下來的手稿重新出版,收入《葉榮鐘全集》;並在著作權問題上,遵照葉先生當年原意:即葉榮鐘著,其他四人監修。這段曲折,深刻反映了白色恐怖年代威權統治下的言論自由。

梁任公與臺灣
  1907年,臺灣民族運動領導人林獻堂與梁啟超在日本神戶會面,因而奠定了臺灣的反日民族運動採取「溫和路線」的大方針,這是眾所皆知的。而葉榮鐘這篇文章正是這段歷史會面最好的註腳。
  本手稿第一部份敘述林獻堂到日本與梁啟超會面的生動過程,是根據當時擔任林、梁二人翻譯的甘得中先生之口述寫成;第二部分描寫 1911 年梁啟超訪台,遊歷台北,台中等地,在霧峰接受林獻堂的招待,並其中種種,是根據林幼春先生的口述寫成。第三部分則推測梁啟超來台目的,以及造成的影響。葉氏的文筆敘述生動翔實,將梁啟超對臺灣的影響作了深刻的書寫。 本文後來有過幾次修改,並收入《台灣人物群像》,題〈梁啟超與林獻堂〉。

小屋大車集原自序
  《小屋大車集》最早由中央書局出版,後來收入全集中的《半壁書齋隨筆》,這篇序是中央書局出版時的原序。這本集子是葉氏退休後的作品,「小屋大車」來自「房子越住越小,車子越坐越大」的自我解嘲。
  雖然本文文筆極為詼諧,但在詼諧中似乎又透露出些許無奈:「人無論如何,是要受環境支配的,同時人也有適應環境的本能。」;除此之外「在這樣的社會裡,標新立異,或主張個性的人,是注定要落伍,甚至被淘汰的。」一句,似乎隱約流露出對當時社會壓抑個人言論自由有所齟齬。雖然退休後的葉榮鐘能夠如他所言「適應環境」,但是這樣的政治環境卻不是理想的。

詩醫賴懶雲
  這篇文章原收入李南衡編《賴和先生全集》,現在收入全集的《台灣人物群像》。李南衡在〈詩醫賴懶雲後記〉中寫到:「葉太太說,葉先生這篇文章是專為《賴和先生全集》寫的,是葉先生唯一沒寫完的遺稿」,這是葉榮鐘最後的一篇文章,縱使重病中他仍堅持寫這篇文章,可見賴和在葉氏心中的份量。
  1932年葉氏和賴和一起參與了《南音》的創刊,兩人不僅是文學上的同志,亦是好友。在文中對賴和的描寫生動而詼諧,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讀者眼前,若非葉氏與賴和的深厚交情無法寫出,可惜這篇文章並未完成。
TOP
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史
梁任公與臺灣
小屋大車集原自序
詩醫賴懶雲

版權所有 / 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聯絡資訊 / ref@my.nthu.edu.tw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Copyright (c) National Digital Archives Programs / NTHU Library•All Rights Reserved